2019-11-29
[摘要]以用户为中心,以知
识服务为背景,凭借物联网、云计算、RFID、数据挖
掘、个性化推荐技术和移动终端智能化设备等手段
来达到书书相连、书人相连、人人相连的目的,从而
实现将“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恰当的人。”
2.1 智慧图书馆提出的背景
“智慧”和“图书馆”结合这一思想起源于国外
研究者对智慧网络和虚拟社区的建设。
2003年,芬
兰学者Aittola在一篇名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
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文章中,首次将智慧图书
馆(Smart Library)的概念正式提出。文章认为智慧
图书馆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随时可被用户所感
知的移动式服务。
该文标志着智慧图书馆研究进
入了初始阶段,此后并没有太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
被发表。
直到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
念,进而开启了人们对“智慧城市” “智慧医疗”和
“智慧社区”等课题的不断探索,为顺应信息时代图
书馆发展的大潮,智慧图书馆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
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
目前,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
践上,智慧图书馆都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
势。
2.2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
但随着学者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都纷纷总结
了自己的看法。
2010年严栋在其《基于物联网的智
慧图书馆》一文指出,智慧图书馆利用物联网和云
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信息
资源的交互方式,从而实现集智慧化服务与管理为
一体的新型图书馆模式。
随后,王世伟提出,智慧
图书馆是智能图书馆发展的更高级阶段,是在信息
技术维度的基础上,以泛在、便捷和跨越时空的读
者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注重的是图
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李显志 ,陈远 ,曾子明等
都认为, “为读者提供泛在智慧服务”才是智慧图书
馆发展的最终目标,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思
想,在现代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
协同创新发展。
笔者将智慧图书馆归结为数字图
书馆发展的必然阶段,它严格以用户为中心,以知
识服务为背景,凭借物联网、云计算、RFID、数据挖
掘、个性化推荐技术和移动终端智能化设备等手段
来达到书书相连、书人相连、人人相连的目的,从而
实现将“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恰当的
人”。
2.3 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王世伟分别从
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的特征进行了
概括,其外在表象特征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而互联、高效和便利才是其真正的内在特点。
谢
芳 、褚节旺 、李小涛 、李后卿等 在此基础上又
将开放、感知、协同、个性和绿色节能等进一步丰富
为智慧图书馆的新特征,反映出智慧图书馆逐渐走
进用户。
综上所思,对智慧图书馆特征的阐述又可
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维度出发,理念上体现了以人
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实践上恰恰又体现出其
独有的4个智慧化:即资源获取智慧化、知识集成智
慧化、用户需求感知智慧化和服务模式智慧化。